“口袋公园”成全民健身新场地
来源:经济日报
公园是口袋公园群众就近参与体育运动最常见的场景。近日,成全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民健通知》,提出将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身新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口袋公园问题。
当前,成全场地随着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民健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身新需求越来越旺盛。与此同时,口袋公园我国大力推动群众身边的成全场地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公园、民健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新载体持续涌现。身新
我国人口众多,口袋公园体育资源不均衡的成全场地现象将长期存在。截至2021年底,民健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2.41平方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群众“健身去哪儿”成为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
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口袋公园”,不仅将改善我国人均体育场地偏小的现状,成为大型公园和其他体育场地设施的有效补充,让广大群众共享全民健身硕果,同时也将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扎实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要牢牢抓住“口袋”这一特征,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按照规划要求,“口袋公园”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规模较小,形状多样。要利用好“口袋公园”面积小、灵活性强的特点,紧紧围绕群众日常生活和运动所需,让公园像“口袋”一样方便使用,成为群众喜欢去、离不开的“身边公园”,打通全民健身的“毛细血管”。
建设“口袋公园”还要下好“绣花”功夫。各地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匠心打造,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比如,沈阳市于洪区将京奉大御路及永安石桥等历史印记融入“口袋公园”建设;市灌南县“园秀海西”系列“口袋公园”突出了盐河文化与水乡特色;上海古浪路的一处“口袋公园”配有滑梯、攀岩、趣味钻洞等设施,方便儿童玩乐游憩。“小口袋”托起城市“方寸之美”,也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各地要进一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让美观实用的“口袋公园”真正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神奇口袋”和方便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百变口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油气产业面临多方挑战 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如何搭建国际化平台?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
- 老虎证券Q3净利润334万美元 新入金客户数同比增23.2%
- 月内61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地方国企占比近八成
- 财信吉祥人寿股权变局:拟增资7.83亿元、引入两家国资新股东,反对票数约占两成
- 韩媒:应美国等国要求,安理会将开会讨论朝鲜发射弹道导弹
- “30分钟必送达”的达美乐在港上市又近一步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提升数字金融基建水平 保持国际竞争力
- 京东舍弃京喜拼拼:下沉市场一梦黄粱
- 12家电商平台和线上商超被约谈!涉及饿了么、叮咚买菜、永辉超市、沃尔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