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责任一起塑造未来”——记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得主苏·欧瑞莉
新华社堪培拉3月29日电 通讯:“我们有责任一起塑造未来”——记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得主苏·欧瑞莉
新华社记者白旭 岳东兴
澳大利亚科学家苏·欧瑞莉可能比一些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责任造未作奖地层结构。
过去40年,起塑这位来自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的记中际科地学科学家致力于与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并多次到访中国。国国本月24日,学技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为她举行了2020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授仪式。术合苏欧
“这是得主我在同中国合作方面经历的最激动的时刻。这个奖证明科学合作是瑞莉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建立持久国际纽带的重要方式,我们有责任一起塑造未来。责任造未作奖”今年76岁的起塑欧瑞莉在颁授仪式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记中际科中国国务院于1994年设立的国家级年度奖项,授予在双边或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国外国专家或组织。
欧瑞莉首次到中国是学技1982年。当时她刚完成了博士学位学习,术合苏欧研究内容是得主新南威尔士州的火山岩。她发现澳大利亚缺少可以继续研究的条件,因此把目光投向中国。十年后,她受邀再次来华参加会议。
此后合作就一直持续下来。她不但同中国研究人员一起远赴各地山区考察,还带他们到南澳大利亚州研究火山地质,并对华东和澳东部的岩石演化进行比较。
“我们同中国同事一起,希望更加了解地球……一些实地考察非常艰苦。”欧瑞莉回忆说。
2002年她去河北汉诺坝考察时,雨后道路湿滑,一行人坐在拖拉机上一路颠簸,但当时拍下的照片记录下了她充满期待的笑容。
过去几十年间,她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在采访中她回忆道,刚去中国的时候很少看到机动车。那时他们乘坐一辆黑色汽车,穿行在自行车的海洋中。那时中国刚改革开放,实验室中缺少设备,很多中国科研人员希望欧瑞莉这样的外国科学家能够给予指导。
她表示,她很高兴能够帮助中国年轻人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帮他们建立世界级的实验室,制定研究计划,在国际科学环境中培养下一代科研人员。
“看到当时的年轻科学家现在成长为领导者并指导年青一代科研人员,这很让人欣慰。”她笑着说。
回顾以前取得的成果,她认为,如果没有同中国的合作,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她说,科学跨越国界,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科技合作将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团结在一起,以科研成果造福人类,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科学研究没有政治标签,她对互利共赢的澳中科研合作未来充满信心。
她认为,澳中合作进行地学研究,就像在完成一个“拼图”,她和其他研究人员都在拼自己的部分。“我们已经开始了,希望人们从我们完成的地方继续下去。”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瞄准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生物医药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图谱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1)》
- 芜湖一女子因家庭琐事高空抛物半小时,警方已将其抓获
- 日本4月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同比减少55.6%,日元兑美元创二十年新低,日元会跌破135吗?
- 外交部:“中国制造”“中国建造” 广受各国民众欢迎
- 易方达基金汪玲: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根据退休年份选择养老目标日期基金
- 马斯克狂怼YouTube,网友建议:把它也买下
- 何小鹏谈苹果CarPlay:在这一代汽车中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 “百度核心”第三季度收入252亿元 Non-GAAP净利润58亿元
- 5月信托产品违约137.59亿 违约项目集中于房地产和工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