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恶炒英中生物合作有风险 专家:“恐华”疑虑症
[驻英国特派记者 周卓斌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英国《观察家报》20日报道声称,恐华中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英国和中国目前合作进行的英媒英中有风一些医学卫生研究项目,取得英国人的恶炒基因数据,“担心”有多达50万英国公民的生物DNA样本会落入中国手中,导致数据被滥用。合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险专专家21日表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家疑情况下就擅自为中国贴上标签,将正常的虑症中英间科学合作政治化,其实反映了英国一些人无法正视中国崛起,恐华缺乏对中国科学技术客观而理性的英媒英中有风认知,因而产生一种“恐华”疑虑症。恶炒
报道引述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教授亚当斯的生物话称,该资源库的合作数据共享“有问题”,对资源库如何监管使用数据提出质疑。险专报道称,家疑由于西方对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目前储存有超50万人DNA信息的英国“生物银行”需要重新审查其英中生物合作项目的风险,警惕所谓“中国当局干预”,“向中国转移英国公民基因信息”。
资料图 图源 视觉中国据报道,英国“生物银行”是英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有关致病或预防疾病的基因和环境因子的信息资源库。2012年起,该信息库对世界各国研究者开放。研究者支付3000至9000英镑就可以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数据。英国“生物银行”表示,该资源库通过“公平,透明和非歧视”的政策对外开放,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由于相关生物信息均以匿名处理,且严格禁止数据使用方重新反向识别个体,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它被滥用或参与者的隐私受到损害。该资源库发言人也表示,与中国研究人员共享的只是DNA中基因数据,不涉及相关实体样本。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英国“生物银行”已“辟谣”的情况下,有关报道更衬托出英国一些人的荒唐可笑。赵俊杰表示,中英在多个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但英国国内个别人士的思维受到中美对立的影响,在一些正常的科学合作、商业合作上借题发挥,这不利于中英两国在相关领域里的合作,也会破坏两国间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一架波音747货机因引擎故障折返澳门 机组人员未受伤
- 华塑科技创业板IPO: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高且持续大幅上升,一重要供应商由创始人兼董事的女婿控制
- “大蒜换房”活动提前结束,销售人员:开发商承受不了压力 “小麦换房”被叫停!
- 上海一辆蔚来测试车从高处坠下,两名试车员送医后不幸身亡
- 吴万善:探索新模式 激活新动能 构建农信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脱欧”公投6周年:缺人、抢鱼、改协议……英国与欧盟剪不断理还乱
- 湖北省推出超3亿元文旅消费券,首批补贴额度超2000万元
- 生态环境部: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首日,各地已查处7起案件
-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湖南耒阳部分村民守着自来水管挑水喝 地方已着手整改
- 刘强东套现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