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鏖战创业板,华夏创成长ETF今日更名
宽基指数市场再起波澜。公募今日,鏖战华夏创成长ETF公告称将正式更名为华夏创业板成长ETF(159967.SZ)。创业成长公开资料显示,板华该指数成立于2019年6月21日,夏创成立至今回报率为104.37%。日更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为27.4亿元。鏖战Wind数据显示,创业成长截至1月6日,板华基金最新规模为33.62亿元。夏创
为何选择更名?日更华夏基金对此表示,是公募为了更好地体现基金的定位。“这是鏖战市场中唯一一只以创成长指数(399296.CNI)为标的ETF产品,与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相比,创业成长创成长指数成分股风格更明确聚焦高成长、弹性个股。”华夏基金表示。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创业板一直是各家公募管理人的必争之地。以(399006.CNI)为例,该指数发布于2010年6月1日,截至目前,市面上共有44只跟踪该指数的相关产品(A/C份额合计)。
从规模来看,44只创业板指数产品分化较大,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有23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易方达创业板ETF,成立于2011年9月20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规模为169.4亿元,最新的规模为208.78亿元。与之相应的,该ETF的联接基金规模也达到了52.66亿元。
权益ETF“强者恒强”的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对于投资者来说,挑选同类的ETF时肯定重点关注ETF的流动性、跟踪误差等。“ETF的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做市商也多,这些都决定了投资的便利程度以及交易成本,建议投资者选择流动性好的产品。”华夏创业板成长ETF基金经理荣膺表示。
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权益ETF是一个重资源投入型产品,基金公司的管理运营成本较高,“发行一只小有规模和流动性的ETF,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维持运营,包括流动性的培育、做市商的沟通等等,培育ETF是成本非常高的。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条赛道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荣膺表示,从当前投资性价比看,在经历了近年市场的宽幅调整之后,创成长指数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此外,随着疫情好转经济逐渐复苏,创业板整体盈利已实现较大幅度改善。
华夏基金表示,当前市场处于周期低位,估值和业绩都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防疫政策调整,经济不断复苏向好,市场情绪回暖,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后续当市场“由熊转牛”或出现阶段性反弹机会,建议投资者积极布局创业板相关指数,把握市场的Beta 机会。
相关文章:
- 河北石家庄:多个区域防控措施暂调整为“出户不出小区”
- 福建省发布陶瓷行业“5G+工业互联网”地方标准
- 17条政策为工业经济“添薪蓄力” 力求2023年“开门稳”
- 网传威马汽车员工工资打5折-7折,公司员工:属实
- 威马发内部信,公司高管带头降薪!专家:保持定力的企业会坚持到最后
- 中国银行马龙: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触及组织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 监管层再提降首付、降利率,预计未来信贷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
- “最后一次创业”的罗永浩官宣:完成5000万美元天使融资、估值2亿美元,要打造“下一代个人计算设备平台”
- 因销售过程未按规定实施录音录像等 邮储银行上海三家营业所遭处罚
- 韩媒:西方妖魔化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危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