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有“危机”吗?好像没有
目前,危机人们最关注的美国问题是: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疯狂扩张之后,美国科技巨头会不会进行大规模裁员?科技Meta刚刚公布的裁员计划,以及推特被马斯克收购之后的有好裁员,似乎成为了悲观者的像没最佳论据,也被国内社交媒体迫不及待地反复放上热搜。危机然而,美国从最近一个季度的科技财报电话会议看,除了Meta,有好其他美国科技巨头都没有结构性的像没裁员计划。
按照谷歌CEO的危机话说,今年第四季度谷歌的美国招聘肯定会“放缓”,还要用一段时间消化2021年大规模校园秋招的科技成果;但是“招聘放缓”只意味着人员增长变慢,而不是有好人员缩减。微软CEO的像没说法与此类似,强调会在Azure这种高增长业务当中继续招聘;此外,等到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完成,微软还会增加约1万名员工。至于苹果,它的收入和利润都没有下降,总体财务表现健康,就更没有必要裁员了,分析师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
相比之下,亚马逊是一个异数,因为它的员工实在太多了——全职、兼职人员加起来超过150万人,大部分在仓储和配送部门,会随着季节剧烈波动。但是,如果仅仅考虑白领员工(技术研发、产品、运营),总体趋势肯定是上涨的。上个季度,AWS的订单金额增长了57%,达到了收入增速的两倍,这意味着工程师会有更多的活干。现任亚马逊CEO就是AWS的创始人,他绝不会坐视微软Azure后来居上,一定会把军备竞赛进行到底。
至于Meta这个倒霉蛋就不用细说了,由于扎克伯格的无能,这家公司在2020-21年的行业高峰期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它的广告业务全面落败,“元宇宙”业务亏得只剩底裤,非广告互联网业务则几乎没有商业价值。众所周知,奈飞已经在多年的掉队之后被踢出了“互联网巨头”的行列,看样子下一个被踢出去的肯定是Meta。至于会不会有公司递补、由谁递补,那就不是现在看得出来的了。
鉴于美国科技巨头普遍缺乏大规模裁员意愿(注:仅有Meta除外),而美国计算机技术人员的涨薪潮流还没有结束(越是重要的岗位越是还在涨薪),所以这些公司接下来还会蒙受巨大的成本费用压力。华尔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个季度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们还会进一步扩张人力吗?扩张速度会如何?怎么平衡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说白了,就是希望它们“更有效、更负责地花钱”,别搞得像扎克伯格一样,在毫无意义的VR头盔上面一年亏掉50亿美元,还自以为掌握了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
当然,像扎克伯格那样人菜瘾大的CEO,在美国互联网行业是少数。因此,Meta面临的困境也完全不能代表美国互联网巨头。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疫情加剧了欧美消费者的“线上化”和企业的“数字化”倾向,由此导致了游戏业务的火爆、电商渗透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张、云计算和SaaS迎来又一个春天。经济周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这个趋势,却不可能逆转这个趋势。
等到经济周期的钟摆重新回到上行状态,战略清晰、人员严整、基础研发有增无减的美国互联网巨头将进一步巩固它们的竞争优势,并交出更好看的财务业绩。可想而知,到时候这些消息将不会频繁出现在中文微博、小红书和知乎热搜上(如果届时还有热搜的话)。这再次告诉了我们,学好英语、熟读原版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这同时告诉了我们,如果今年你的亲戚朋友家有孩子考大学,让他学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即便没报上计算机也应该业余学一些Python。
因为人类的未来仍然是互联网,而不是别的什么莫名其妙的概念。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现在说互联网不行了就好像1870年说工业不行了一样,或许一百年以后正确,反正现在不正确。当你对这一点有疑惑的时候,去读一下谷歌、亚马逊或微软的财报就能解决你的一切疑惑,并且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
-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IPK研究所高级总监科尔:国际视角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首届北京动画周主场活动落幕,全国首个动画原创孵化基地落户西城
- ·嘉实、华夏、南方等6家基金年内调研超千次,聚焦新能源等领域
- ·“静”下来的三亚:限制人员流动,暂停城市公共交通
- ·年利率最高4%!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发售,试点有何特色?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中方取消中美两军三项交往活动及美媒有关炒作答记者问
- ·多地发力稳工业扩内需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 ·抄作业式投资不靠谱?中小基金季报持仓“失真”,换仓频繁已成标配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积极担当作为加强协调调度 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最终胜利
- ·三元股份再拿下 太子奶40%股权
- ·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首个新能源整车能效试验室亦庄落成
- ·茅台系白酒竟卖660元一箱?主播带假货被山东警方一锅端
- ·“中毒门”公告不够及时 奥美医疗不应避重就轻
- ·科技部等五部门: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 ·英国计划1月份对工业和家庭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