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3D打印产业化需资本助力
◎记者 阮晓琴
打开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官网的中国“产品中心”菜单,一套套白底镶蓝边,工程带显示屏、院院印产业化控制器的士卢电子设备映入眼帘:金属熔丝增减材一体化制造装备、金属激光熔融打印机、秉恒本助桌面级DLP光固化成型装备……这些自主研发的需资3D打印设备,有的中国已经投入生产,打印出塑料或金属零部件。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院印产业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是士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负责人。他带领数百名科研人员进行研发,秉恒本助把握技术方向。需资卢秉恒院士表示:“3D打印技术的中国产业化,需要有战略眼光的工程资金支持。”
中国3D打印“开路先锋”
卢秉恒接触3D打印纯属偶然。院院印产业化1992年,卢秉恒前往美国交流学习。在参观汽车模具企业时,一台3D打印设备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要将产品的CAD数据输进去,就可以把原型做出来。”卢秉恒当即决定,把3D打印列入研究对象。
卢秉恒表示,中国企业生产能力很强,但是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开发速度慢,这项技术能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实现新产品开发。
卢秉恒一开始想引进3D打印设备,但当时一台核心部件激光器要卖3万美元。卢秉恒决定自己造一台。他带着学生跑遍了全西安,找协作方加工关键部件,没有现成的就开机床自己做。1997年底,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3D打印原型机诞生。2000年,由卢秉恒主持完成的“快速成型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12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落户西安。该机构由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13家相关企业共同组建,注册资金1.35亿元。
卢秉恒介绍,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先后研发了各类增材制造工艺,以及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电弧、电热等能量驱动的10多项重大增材制造装备;申请国家专利387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0余项。
3D打印需要资本助力
3D打印技术类似燕子衔泥造窝,材料一点一点累加,造出三维物体,又称增材制造。3D打印在新产品开发、首件制造等方面,能大幅简化流程、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卢秉恒介绍,在材料、主流工艺与装备、关键零部件、控制软件及各领域工程应用等方面,3D打印已初步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3D打印应用范围极广,未来将大有可为。
卢秉恒透露,国内3D打印订单大多是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技术复杂的产品,一时难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及投资回报。目前,3D打印缺乏资本支持,这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
“有些投资人更看重赚快钱,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投资额较大或回报期比较长的技术或产品,缺乏投资意愿。”卢秉恒表示。
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推广要经历较长时间。以应用于航空和医疗领域的3D打印产品为例,航空构件须符合适航条件,包括材料、工艺、检测、强度、高低温等,这需要大量实验数据进行验证。3D打印医疗产品被核准临床应用前,须收集大量实验数据,其间不能对病人收费,这意味着研发耗费的资金量较大。
“3D打印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更多有战略眼光的民间资本参与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卢秉恒表示。
- ·外媒:摩尔多瓦陷能源危机,法德等国承诺援助
- ·“辛拉面”子公司拿下电动车电池大单 这单生意还是日本逼出来的
- ·中天策略:9月30日市场分析
- ·国内首条高端专业显示高世代产线投产
- ·LPR连续三月“按兵不动”,5年期以上LPR年内仍有望下降
- ·最新!周进强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冲久任国家邮政局局长
- ·避险情绪上升,黄金板块大涨 年内最贵新股破发,中一签最多亏4万
- ·中国车主追捧的百万豪车,送出了欧洲最大IPO
- ·曾经辱骂过德国总理的他,当上了乌克兰副外长
- ·瑞安房地产9月29日斥资396.4万港元回购500万股
-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 ·炒作热潮退去,数字藏品行业合规化发展呼声愈高
- ·音乐平台“搏杀”世界杯主题曲
- ·沈阳出台阶段性政策 职工家庭可用公积金互助购房
- ·东方甄选6块钱玉米背后,是一场事关中国农业升级的大讨论
- ·三部门: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导师”名义开展违规校外培训